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正文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综合] 时间:2024-04-19 07:57:51 来源:希咏资讯网 作者:探索 点击:100次

原标题: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2022年8月3日,完善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装车间,新型电装操作员在清洗电路板。举国技术新华社发

福清核电机组外景(2021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嘉宾

张卫红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体制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罗先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攻关关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

方向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小军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海波 崔兴毅 张亚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善今年的新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举国技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体制载人航天、攻关关键探月探火、核心深海深地探测、完善超级计算机、新型卫星导航、举国技术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报告也直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为此,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特邀代表委员谈感想、聊建议。

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主持人:在您所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有哪些新突破?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张卫红: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攻克了系列“卡脖子”技术。高校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实现装载能力与飞行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直接应用于载人航天等重大型号任务。

罗先刚:就我从事的光电领域来看,我国在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大口径光电装备、轻小型光电成像系统、超构材料及器件、光量子信息技术、智能光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成绩的取得,既有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和灵感驱动,也有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牵引,还有企业的持续关注和努力。这表明,科技事业的进步不只是科技界的事,还需要创新生态,需要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方向:我国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近年来也大量涌现,特别是在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中作出重要贡献。比如,在世界上唯一实现用两种完全独立的物理方法对玻尔兹曼常数进行精确测定;自主研制的铯原子喷泉钟稳定运行,中国成为世界上寥寥几个能驾驭国际原子时的国家之一。这些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国家科技政策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离不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的有力支持,是老一辈和新一代计量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奋斗和不断追求卓越的最好见证。

王小军:作为我国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具有跨领域、跨系统、多学科的特点。其中,对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组织了全国的优势资源联合攻关,既有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研究资源,也有航空、船舶等领域单位的专家资源。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也反映出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主持人: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等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此,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方向: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使命和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通过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不断凝聚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克重大科技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王小军:在不同时期,举国体制在保持基本内涵不变的情况下,应时代之所需呈现出新的特点。纵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历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成就,无不得益于举国体制。在加快推进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抢占航天科技未来竞争制高点,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罗先刚:印象最深的是科学的、有组织的建制化科研的做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对科研工作作了新的部署,赋予了有组织的科研模式新内涵,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效果明显提升。多个省市也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由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进行了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尝试。

张卫红:在我国一款民航大飞机研发过程中,西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和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更好形成自主创新强大合力

主持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我们还面临哪些短板?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

罗先刚:创新生态需要持续优化,原始创新还需进一步加强,高端科学仪器和科学设施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也亟待改变。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要着力建设持久的“动力机制”,避免“一阵风”。一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构,统筹创新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避免盲目竞争、扩张、转向。二是牢牢把握国家重大需求,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三是梳理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各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张卫红:目前的短板主要是基础研究水平低、高层次人才短缺、关键核心技术跟不上。高校要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精神内涵,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集多个学科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持续巩固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地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方向:补齐基础研究方面尚存的短板,需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一要加大对基础前沿和社会公益科研机构支持力度,确保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稳定开展。二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改革创新,优先在国家科研机构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三是突出任务牵引,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实行周期性和里程碑式管理。

王小军:航天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除了需要资源投入,更需要具备强大组织、动员、协调能力的举国体制来保障。在新型号的研制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协同攻关,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构建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

2022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万亿 元,企业贡献了超过80% 的技术吸纳。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0万 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到50万家。

数据来源:科学技术部

2022年,我国全年完成64 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188个航天器,总质量约197 吨,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28 次连续发射成功。

数据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陈海波 崔兴毅 张亚雄)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